【天辰开户】
本文目录一览:
- 1、唐代佛教唐代的译经
- 2、鸠摩罗什的人物评价
- 3、佛教对中国文学有哪些广泛的影响
- 4、中国佛典翻译史稿讲的是什么?
- 5、佛经翻译四大家
- 6、出三藏记集的内容
唐代佛教唐代的译经
唐代的佛教翻译活动在国家的主导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自唐太宗贞观三年(629)设立译场起,历经多个朝代,直到宪宗元和六年(811)才停止,期间共有二十六位译师参与,其中包括波罗颇迦罗蜜多罗(629-633)、玄奘(645-663)等,其中许多是中国僧侣或居士。
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玄奘取经事迹为原型。
玄奘的《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大唐西域记》。唐朝是我国佛教发展的全盛时期,唐代的译经情况,以玄奘为中心,可分为三个时期。佛经翻译事业在唐代达到了顶峰,历史上许多杰出的翻译家都出现在唐朝,无论是在译文质量还是译者和翻译制度方面都成就突出。
翻译家唐代高僧玄奘玄奘,姓陈名袆,唐代洛阳人,我国古代四大译经家之一,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他将75部梵文佛经翻译成汉语,同时又将中国的典籍《老子》等译成梵文传到印度,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遍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公元645年玄奘归来一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并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
义净,唐齐州人,一说范阳人,俗姓张。字文明。唐代译经僧人。幼年出家,天性颖慧,遍访名德,博览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显、玄奘之西游,二十岁受具足戒。
鸠摩罗什的人物评价
1、”——毛泽东评释家“罗什是离红尘最近的高僧。”——理方法师 鸠摩罗什不仅是佛典翻译的巨匠,他还是开创民族团结的先驱;是文化交流的使者。但流年不驻渭河水,在古稀之年,他圆寂于长安大寺。泰戈尔有句名言:“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句话正是鸠摩罗什尊师一生的真实写照。
2、总之,鸠摩罗什在佛教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他的贡献对于佛教的发展和传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佛教徒,成为了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
3、鸠摩罗什与法显、玄奘、义净、鉴真等一样,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高僧,是中国佛教史乃至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位非常杰出的人物。他译出的佛经在内容的表达、词语的应用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佛教对中国文学有哪些广泛的影响
佛教对于中国的贡献在文学方面:由于佛典的翻译佛典翻译,刺激佛典翻译了中国文学的革命,从诗文的意境到文体的演变,在魏晋南北朝的时代,就已有了新的气象。六朝时代,由于梵文的拼音——华严字母的翻译,启悟了中国文字的反切,由反切产生四声,由四声而把五言与七言诗改进为律绝。
中国佛教为中国文学提供了写作技巧,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借鉴,丰富了中国文学的题材内容和语言词汇。从文论和散文方面看,佛教推动了两者的发展,在六朝时,不注重修辞之美的议论文还不被认为是正规的文章,而在唐宋时议论文已经很普及了。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深刻,涉及哲学、思想、政治、伦理道德、经济、科技、文学艺术、语言、民俗等方面。佛教学术对汉语语言学的影响其一,表现在词汇和词汇学方面。其二,佛典输入了许多新句法并发展了汉语固有的一些修辞形式。其三,语音学方面。
梁启超认为佛教对中国文学有五项影响:(一)国语实质的扩大:因佛典的翻译,佛典翻译我国语汇即增加了三万五千多个。(二)语法及文体的变化:佛典的科判疏钞之学,为组织的解剖的文首次在中国的出现。而禅宗的语录,更是中国文学的一大革命。
建筑,佛教对中国文化产生过很大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灿烂辉煌的佛教文化遗产。许多佛教建筑已成为佛典翻译我国各地风景轮廓线突出的标志。吸收了键陀罗和印度的特点而发展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艺术,是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
佛教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让很多文学家知道了古印度佛经中许多内容生动、形式新颖的故事。这给中国文学家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使中国文学家拓展了题材和丰富了主题思想。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 曹雪芹的《红楼梦》等,无不受禅学思想的影响。
中国佛典翻译史稿讲的是什么?
研究佛教文献典籍在中国汉译佛典翻译的历史过程和演变。
中国佛典翻译的历史源远流长佛典翻译,可以追溯至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首次听说佛教佛典翻译,而汉明帝的梦境更促成佛典翻译了白马驮经的传说,佛教自此开始东传。从摄摩腾和竺法兰引入佛经开始,西域的僧侣们将佛法带入中土,使得佛教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从南北朝开始,关于佛典的研究和记载逐渐兴起。
中国佛典翻译史稿是一部由王铁钧撰写的学术论著,它被收录在中央编译文库·论著系列中。这本书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ISBN号码是9787802113459,于2006年12月1日首次发行。本书共分为一版,包含293页的内容,采用平装形式,开本为32开。
佛经翻译四大家
1、佛经翻译四大家:鸠摩罗什、真谛、玄奘和不空。鸠摩罗什(344~413)佛典翻译,西域龟兹国(今新疆库车县)人。鸠摩罗什是中国佛教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父亲原是国相,鸠摩罗什7岁时随母亲出家,长大后精通大小乘佛法,成为一代宗师,声名远播。鸠摩罗什在长安组织佛典翻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官办性质的译经场。
2、鸠摩罗什7岁时出家为僧,9岁便开始讲经,以其早熟的智慧和深厚的学识被誉为神童。 鸠摩罗什与玄奘、不空、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翻译四大家,其中他以第一名著称,其翻译风格具有三个特点:删减原文多余内容、灵活处理原文体制、改变原文表达方式。
3、鸠摩罗什、真谛、不空都是著名的翻译家。他们和玄奘,被并列为中国译经史上的“四大家”。可是他们的成绩,远不能同玄奘相比。他们三人连同竺法护、义净,一共翻译了1200多卷。玄奘则为75部,1335卷,1300多万字。就质量而言,玄奘的也是空前的佳作。
4、后来与玄奘法师,不空法师,真谛法师称为中国佛教的翻译四大家,而且还在他们中排名第一。鸠摩罗什的翻译有三个特色:“一个是删去了原文繁重的部分,一个是不拘泥于原文的体制形式,再一个就是改变原文表达方式”,这种译经的方式被史学大师推崇。据记载,鸠摩罗什一共译作有七十四部,三十八卷。
5、明万历以后,祩宏、真可、德清、智旭四大家出,进一步发展了对内融会禅、教、律等宗学说,对外融通儒、释、道三家的风气,所以深受士大夫的欢迎和一般平民的信仰,并使佛教更加具有中国的特色。 清初皇室崇奉藏传佛教,对汉地佛教采取限制政策。
6、毗邻市区,让封龙山的旅游有了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修建平整的山路走起来丝毫不觉得忙累,山体并不高,即使是老人和孩子也可以轻松攀爬。封龙山自古是佛、道信徒修身养性的佳境。早在晋代这里已有寺院兴起,著名高僧释道安与师弟法汰等,在封龙山长期主持佛经的翻译,开创了译经的正确道路。
出三藏记集的内容
1、四个部分佛典翻译的内容佛典翻译,大致如下:卷一为撰缘记,记述佛典结集和翻译佛典翻译的起源。首先引《大智度论》、《十诵律》、《菩萨处胎经》等经律论,叙述佛典结集佛典翻译的缘起、经过及八藏的名称,其次论胡汉译经音义的同异,最后列举新旧译重要名相的不同。撰缘记相当于普通目录的辑略或总序。
2、_卢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亦作_楼。_卢虱咤的省称。借指横行书写的文字。引证解释⒈亦作“_楼”。⒉_卢_吒的省称。
3、鸠摩罗什有子嗣,根据史书《晋书·鸠摩罗什传》《高僧传》等记载,鸠摩罗什有两个儿子。鸠摩罗什一生总共有两任妻子,佛典翻译他的第一任妻子,是龟兹王的女儿。他的第一任妻子名叫阿谒耶未帝,在家排行老小,出生现在也无从考究。
4、题库内容:佉卢的解释亦作“ 佉楼 ”。 佉卢蝨吒 的省称。《出三藏记集》卷一:“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长名曰 梵 ,其书右行,次曰 佉楼 ,其书左行,少者 苍颉 ,其书下行。” 清 赵翼 《题百体寿字》诗:“佉楼剏画演贝叶, 勃泥 进表写木皮。
5、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亦作“_楼”。⒉_卢_吒的省称。引《出三藏记集》卷一:“昔造书之主凡有三人,长名曰梵,其书右行,次曰_楼,其书左行,少者苍_,其书下行。”清赵翼《题百体寿字》诗:“_楼_画演贝叶,勃泥进表写木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